配水池战役:我军一800余人的营战后只剩25人,营长被授中将军衔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87

【前言:】

全营原本有800多名战士,拼到最后,就只剩下25人了!

每当赵兴元心里浮现配水池战役的情景,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。他低头瞧瞧自己胸前的勋章,常念叨:“战友们都走了,我这些奖章拿着还有啥意义呢?”

配水池那一仗让赵兴元名声大噪,但也是他最不想回忆的一段极其惨烈的战斗。

那场战争当年到底有多残酷?赵兴元将军在那时都经历了些什么事情呢?

【攻打配水池的理由】

在解放战争快结束时,我军发起了大反攻,接二连三地从国民党军队那里夺回了一座又一座城市。

在辽沈大战那会儿,毛主席他们中央的领导们商量好了接下来的打法,东北的野战军就朝着锦州那边进军了,打算一下子就把锦州城给拿下来。

东北野战军打算从外围开始,一步步解放锦州城周围的地方。不过,有个叫配水池的地方,我军攻打了好久都没能拿下来。

1937年,日本人建了个配水池给锦州供水。别看这只是个存水的地方,但水池都是用混凝土加固的,比其他地方的防御建筑结实多了,强上好几倍呢。

以前日本军队建这个地方时,特意弄成了既能蓄水又能当防御工事的两用场地。水池深浅刚好适合一般人身高,要是把水放干,战士们就能藏在里面打仗,就像有个铁打的防护墙一样。

那时候,解放军手里头没有重型的大炮啥的,想对这些楼房造成点真格儿的损伤可不容易,子弹射到墙上,连个印子都不留。

国民党占据这里后,不仅在配水池外面围上了铁丝网,还给守在这里的士兵装上了机关枪、火炮这些厉害的武器。而且啊,水池边上还有两个小山包,他们可以互相帮忙,一起打仗。共产党要是想打下这个地方,那真是比登天还难。

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也商量过,在想咱们要不要动手打那里,要是先放着不打,直接去攻锦州,会不会打乱咱们后面的打仗计划呢?

琢磨了一番才知道,配水池离锦州特别近,就一公里远。而且它位置还挺高,能把锦州城里的情况看个一清二楚,是打锦州时必须拿下的关键地方。

要是咱们军队直接去打锦州,那咱们的军队怎么排兵布阵,蒋介石那边就一目了然了。而且这儿离锦州近得很,国民党的援军能嗖的一下子就从这儿赶到,这样一来,咱们倒可能被动起来了。

想了想各种情况,党中央决定让赵兴元带领团队去攻打配水池。

【赵兴元的钢铁部队】

赵兴元在1925年1月出生,老家是山东章丘。他13岁那年就入了党,成了一名令人骄傲的革命战士。

赵兴元当兵以后,就开始不停地训练,练出了特别坚强的意志和勇气。在战场上,他勇敢地跟敌人战斗,赢得了好多战功,很快就从普通战士升为了排长。到了配水池战役那会儿,他已经当上了营长。

在打仗的那些年里,赵兴元打过日本鬼子、参与了解放国家的战斗,还去了朝鲜帮忙打仗,立下了好多战功。毛主席特别看重他,总共亲自见了他33回,夸他是个既能打又能文的真英雄。

赵兴元训练的士兵,个个意志如铁般坚硬,称得上是真正的铁血勇士。

在攻打海南岛那会儿,咱们队伍的战士们一上岛,就落进了蒋介石设下的圈套,被国民党军给重重围住了。就在这紧要时刻,赵兴元急忙指挥他的部队冲过去解围。

到了地方,赵兴元没急着行动,他和指导员商量起了怎么救人。他俩拿起望远镜瞧了瞧,发现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西南山脚下,要是能拿下那儿,就能像古代围魏救赵那样,解了咱们的围。

但是,因为地方人多势众,赵兴元手头又没多少厉害的武器装备,要是敌人察觉到了,很可能让整个队伍都遇到大麻烦。

就在赵兴元拿不定主意时,排长窦永波出了个主意:“咱们现在分两队最合适,我带人去吸引敌人的大部队,你们趁这个机会去攻占他们的指挥中心。”

这时候赵兴元也没啥好办法,干脆就照着窦永波的安排动手干了起来。

因为窦永波的拖延战术,赵兴元迅速占领了指挥中心。指挥中心一失,敌人立马乱了阵脚,我军主力部队见状,抓住时机突围出去,并展开反击,最终把第六十二军全部消灭。

在这次打仗时,我们军队表现得很出色,不过窦永波带着的队伍,在和敌人交锋时,全部英勇地牺牲了。

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,让我军赢得了这场战斗。

【配水池战役中的英雄】

赵兴元一接到攻打配水池的任务,就马上动手安排怎么打仗,还细心地琢磨出了一个完整的战斗方案。

因为敌人给配水池周边摆满了好多阻拦的东西,赵兴元就想着先让炮兵去轰一下配水池,把敌人的火力给压下去。然后呢,赵兴元和他的战友们就拿着炸药,准备去把那些挡路的障碍物给炸掉。

不一会儿,赵兴元带领的队伍就成功地冲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关卡。3连的士兵们见状,立刻加快脚步往前冲,想要扩大战果。可没想到,敌人提前在这儿埋下了好多地雷,士兵们没留意,不少人都踩上了地雷,英勇牺牲了。

突然间,灰尘和烟雾满天飞,藏着的敌人开始到处开枪,好多战士都倒在了这里。3连的200多名战士差不多都打光了,只有指挥员一个人幸运地躲开了敌人的子弹和大炮,保住了性命。

赵兴元带着战士们一次次地向敌人冲去,努力把战斗前线往前挪。尽管现在离敌军阵地就只有100米远了,可咱们这边伤亡很大,再硬冲的话,恐怕所有人都得搭进去。

赵兴元带着队伍,决定攻打旁边的红房子,想在战场上占点便宜。敌人瞧出了我们的打算,就不再躲在水池里了,他们也开始跟我们抢那座红房子。

两边不停地朝对方丢手雷,好多战士都在爆炸声中牺牲了。好长一阵子,我军好不容易占领了红房子,敌军马上又派人抢了回去,接着我军又派人冲上去打。就这样,你攻我守,打得难解难分,战斗一直僵着。

现在的战场上,时间拖长了对我军很吃亏。明白这一点的赵兴元决定亲自上阵,带着队伍冲向红房子。经过一番异常艰难的拼杀,我军终于攻下了红房子。但这次行动,我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赵兴元的好战友吴亚丁,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不幸中弹身亡。

现在战场上的人已经不足百人了,赵兴元的联络员范俊卿也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,好在没打到关键地方,但还是让他受了挺重的伤。

赵兴元劝范俊卿先下场去治伤,但范俊卿说:“我这伤不碍事,最重要的是先把这场仗打赢。”

现在胜利就在眼前,赵兴元指挥所有战士发起了最后的冲锋,要跟敌人来个一决高下。在炮弹的轰鸣声中,他们勇猛地闯进敌人的阵地,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。

最后,我军成功地占领了配水池,等增援部队到达战场,那里已经遍地是血,赵兴元也受了重伤,幸亏抢救得快,他才捡回了一条命。

【总结】

在这场战役里,总共有800多人上了战场,可最后活下来的只有25人,而且大都是做饭的、搞后勤的,前线上打仗的士兵差不多全都没了。

打完那场胜仗,赵兴元去医院养伤了,而我军的其他队伍则向锦州发起了进攻。没了后顾之忧,我军士气大振,一路冲锋,只用了不到两天,锦州城就顺利被解放了。